索引号: | 12371000MB2805806G/2022-00432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小学 | 发文时间: | 2022-07-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明珠小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
||
|
||
|
||
明珠小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鲁教基发2021 2号)、威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细则》要求:“按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程”。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课程设置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二、课程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体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3.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2.地方课程从《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蓝色海洋》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五年级全部开设。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约40周,每期分别约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学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5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七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五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 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持。学校有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