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00778428810H/2023-01429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洲中学 | 发文时间: | 2023-04-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洲中学办学理念的构想 |
||
|
||
|
||
一、学校概况 五洲中学于2020年开始规划,2021年10月开工建设,2022年9月1日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67320平方米(100.98亩),总投资2.9亿元,总建筑面积65246.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4432.3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0813.99平方米。按照在校生2400人,48个班,178名教职员工规模进行规划建设。设计之初,本着为经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按照国际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思路,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 五洲中学按照教学区、实验区、办公区、艺体区、食堂/报告厅及运动区六大功能分区布局。学校现有初一6个教学班,生源来自全区10所小学,学生265人,外来务工子女189人,占比71%,单亲、离异学生42人,占比15.78%,威海以外直接转入27人;配备教师23人,新入职教师4人,其余教师来自全区其他学校,35岁以下13人,45岁以下4人,50岁以下4人,50岁以上2人。 二、学校自身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1.学校精心设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硬件设施配备高标准。 2.周边社会资源丰富,公安、检察院、法院、交警三大队、消防救援大队与学校毗邻;自然资源也很丰富,鸣翠山体公园、老虎山、花卉基地等。 3.周边有五洲太阳城、龙瑞国际、龙润国际、华发锋范、悦海锦府等中高档小区,生源逐步优化有后劲。 4.新建学校,有充分的空间进行特色文化布局打造。 劣势(Weaknesses): 1.新建学校,生源构成不理想。71%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为首届学生的主要构成。 2.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单纯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家庭教育的理念缺失。 3.学生行为习惯不理想:礼貌意识欠缺、说话不文明、沉迷手机、顶撞老师等等。 4.学生来自全区10所小学,构成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5.单亲、离异家庭的孩子42人,占学生总数的15.78%,很多孩子面临亲情、关爱的缺失,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机遇(Opportunities):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2.经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2021-2023),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也为五洲中学的发展带来机遇。 挑战(Threats): 在如何保证学业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学校特色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办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新型学校。 三、学校办学理念提出的背景 1. “五洲”解读:文化释义 “洲”本义:水中的陆地。引申指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我们注释为“有生命有梦想的地方”。“五洲”多与“四海”连用,指全世界各地。五洲是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简称,奥运五环以此设计,象征着五大洲团结互助、相亲相爱。 2.学校名称来源:地域文化挖掘 学校位于五洲太阳城社区所在地,我们实地采访了五洲太阳城董事长——五洲基业负责人丛先生,根据其个人口述,小时候在城子村,每天向东可以看到太阳从老虎山上升起,感到生活充满希望,便立下志向,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之时,一定回报家乡,打造一座心目中的理想之城——太阳城。因其企业前期主要业务是修建高速公路,有“通达五洲、走向世界”的企业发展愿景,所以其企业定名为五洲基业,建设的新城命名五洲太阳城,五洲中学也因此得名。 3.历史寻根:红色基因溯源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毛泽东于1963年创作的一首词。是在《光明日报》上读到郭沫若的词深受感动所创作的一首鼓舞人心的反霸权主义的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五洲”红色基因来源于此。(多少人世间的事都是急忙忙地匆匆而过,天地不断旋转,光阴紧迫。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实在是太久,我们要抓紧时间,力求主动,只争朝夕。当今的世界上,四海翻腾,风云变幻,五洲震荡,形势诡谲guǐ jué。) 4.学校文化标志:校名的书写 学校大门口校名用毛体书写,遒劲刚健,大气磅礴,苍劲有力,与学校的建设风格和布局高度匹配。 四、理念提炼 五洲中学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布局合理,三区分明。建筑风格高端大气,设施设备先进一流,让人赏心悦目,倍感舒适。命名五洲中学,其高端定位、高远格局,赋予了学校更广阔的文化内涵。 五洲中学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因此,借机发挥,巧借学校之名,挖掘文化基因,形成“五洲”特色文化主题。 通过深度思考、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从浩瀚五洲中萃取理想教育的关键因子,以理想实施式,提炼学校理念体系和特色文化,形成与“五洲”高度契合、适切、更具特质的励志教育。 五、顶层设计 (一)共同愿景 1.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决定未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锚定师生关切,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特征,积极践行“和五洲站在一起”的办学理念,以只争朝夕、不负年华的奋斗精神,创办扎根威海大地、放眼五洲四海、厚植家国情怀、开拓国际视野的励志教育品牌学校。 2.育人目标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少年志、五洲情、民族魂、中国梦、世界心”的五洲学子(五洲学子五个维度)。 (二)理念体系 1.核心理念 ——和五洲站在一起。五洲是我们可爱的学校,五洲是家国的缩影,五洲代表着整个世界。作为五洲人,你就是中华的,你就是世界的,你更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以天下兴亡吾辈有责为使命,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和”,是“我和你”“我和学校”“我和家乡”“我和中华”“我和世界”之“和”。人和人、人和世界是相遇和碰撞、和融与共生。 “和”,也是“和平”“和谐”“和衷”之“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充满和谐,追求和平,贵和尚中,和衷共济。 “站”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不软弱,不随波逐流;不懒惰,不因循守旧;不封闭,不画地为牢。一个人要这样“站”,一所学校要这样“站”,一个民族和国家更要这样“站”。 “在一起”,是手拉手心连心,是“平等”“团结”和“友善”,是凝心聚力,是“责任”“使命”和“担当”。 吾爱五洲,五洲有爱,我因五洲而自豪,五洲因我而骄傲,世界因我而美好。 2.校训 ——只争朝夕,不负年华 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响彻五洲四海。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新年贺词中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铿锵话语,激励全国人民接续奋斗。 “只争朝夕,不负年华”,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踔厉奋发,笃志前行,不负美好时光、美好年华。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回”“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一寸光阴一寸金”。朝夕的可贵,年华的美好,不是时间的长度,而是内涵的厚度。赋予时间以更为充实更为精彩的内容,更有价值意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每一个五洲人要以只争朝夕的拼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水滴石穿,磨炼意志,心怀天下,志存高远,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担初心使命,育时代新人。 3.校风 ——正德慧行 志怀天下 正直做人,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心怀宽广,仁爱向善,见贤思齐。 修炼“四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淡泊明志,志存高远;追求高尚,行稳致远。 慧行者,具备正直、诚信、努力、有责任、讲文明等传统美德。具有说真话,做正事,人正派,不贪利,不谋私,宽敞的、体面的、人性化的崇高品质。做好人,行善事,言必信,行必果,修己利人,手留余香,纯洁灵魂,精神愉悦,身心健康。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兼济苍生,成就事业。每一个五洲人要立下远大的志向,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志怀天下”是人的品格与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想,是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是每一个五洲人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让“志怀天下”成为我们的境界,“放眼五洲”成为我们的视野,以少年之志,追逐伟大的梦想。 4.教风 ——德能兼修 志道同济 坚守正道,恪守师道,甘做大先生,不做教书匠。胸怀教书育人使命,心系天下民众惠益。学问广博,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博才多长。以德育德,以爱育爱,“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亲情如父母子女,友情如同伴朋友,严而有格,爱而不纵。与同事和谐相处,心灵相通。 5.学风 ——砺学砺行,维真维远 静心宁神,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求真问学,心怀梦想,志向高远;明心奋志,即为真我,顺应而为,践行信念。矢志不渝,坚定不移,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且行且思,行稳致远。 六、做实励志教育 (一)励志教育价值内涵 五洲中学坚持高定位、着眼高品质、励志向未来。基于这样一个战略思考,旗帜鲜明地实施励志教育,是践行“和五洲站在一起”的办学理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根威海大地、放眼五洲四海,培育“少年志、五洲情、民族魂、中国梦、世界心”的五洲学子的必然选择和深刻命题。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激发和唤醒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成人、成才。 “励志”意为振奋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远大的理想志向。 励志首先要立志。立志是精神的统帅、行动的目标、力量的源泉。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志要提倡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理想——志当存高远。 “志不强者智不达”,只有立下远大的志向和磨炼坚强的意志,才能激发内在动力。 其次,励志要笃志。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立下的志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达了为实现人生理想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孔子十分注重坚志笃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训诫后人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积善德、成大业。《孟子·告天下》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代圣人先贤不仅强调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志笃志,而且提倡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磨炼意志。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锤炼意志,强固心志,实现人生理想。 励志教育是“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华魂”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扎根威海,心系中华”的家国情怀教育;是“放眼五洲,心怀天下”的国际视野教育;是“修身立德励志成人”的品德修养教育;是“心无旁骛求真问学”的培真启智教育;是“我能我行、追求卓越”的自信自立教育;是“创意创造、探究探求”的守正创新教育;是“学会生活、学有本领”的综合素质教育。 (二)励志教育文化主题 我们设想从“精彩校园、精致威海、锦绣中华、浩瀚五洲”四个维度打造励志教育特色文化主题。从校徽、校歌、校旗的设计打造校园文化象征元素;利用威海本土、中华民族、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资源,借助连廊、室外墙面、党建室、团队活动室进行文化外显。通过名人名言、励志名人榜、励志标语等的文化展示,力求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廊都体现励志文化的引导和熏陶。以此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热情,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 (三)励志教育实施载体(从文化到实操) 1.励志课程体系 学校特色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是课程,课程是承载教学理念的有效载体,也是走向学生发展的跑道。 学校规划利用三至四年的时间,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的“”3+3+X”课程体系(三个层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个属性——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探究类课程;X个课程——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系列课程),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运行机制,营造励志育人的教学环境与课程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契机,为学校创立励志教育特色品牌奠定基础。 2.励志特色项目 本着问题导向的原则,为解决家长接送孩子不便、上下班高峰及恶劣天气车辆拥堵、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学生心理问题居多等问题,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先期进行四大特色项目的探索。利用地下2万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打造交通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和人防教育示范基地;借助周边的公安、检察院、法院、交警、消防大队等资源,建设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开发五小课程(小警察、小检察官小法官、小交警、小消防员);依托校内心理教育硬件设施,联合专业心理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3.励志治理体系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弘扬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少先队、共青团不忘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初心使命,帮助每位五洲学子早立志、立大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学校发展;依托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打造智慧校园,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全力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实施,开展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等实践,提高学校治理能力。 4.励志教学模式 坚持素养导向,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理念。坚持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以素养为统领,以评价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全面构建大单元整体教学,改进学生学习历程。 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的基本原则,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生做到学而时习、学以致用。探索实施“导—疑—测”思辨课堂教学范式。通过“导”“疑”“测”三元素有机贯穿全课堂,改变传统的接受型课堂,在理念上追求“以生为本、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在思维上追求“质疑思辨、主动建构、自然生成”,在行动上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达标提升”。 5.励志队伍赋能 教师层面:建设“领导团队、党员团队、班主任团队、学科专业发展团队”四个团队,为励志教育赋能; 学生层面:做好“学生会、少先队共青团、班干部”三个团队建设,让励志教育落地。 6.励志能量评价 教师评价:建立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机制的励志评价体系,采用团队评价和个人发展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学生评价:建立励志评价体系,结合威海市初中生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附: 核心理念——和五洲站在一起 校 训——只争朝夕 不负年华 校 风——正德慧行 志怀天下 教 风——德能兼修 志道同济 学 风——砺学砺行 维真维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