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004944318381/2024-02590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小学 | 发文时间: | 2024-09-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皇冠小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
|
||||||||||||||||||||||||||||||||||||||||||||||||||||||||||||||||||||||||
|
||||||||||||||||||||||||||||||||||||||||||||||||||||||||||||||||||||||||
一、指导思想 1.严格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着重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涵盖数学思维、问题解决、创新意识以及学习兴趣习惯养成。 2.依据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和练习题,重视数学思维启蒙,借助直观操作和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初步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3.全力夯实基础,确保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加减法、简单几何图形等知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异。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感受,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数学好奇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多数有一定基础,但对数概念理解浅,个体差异大。大部分接受过学前教育,有初步数学认识但基础参差不齐,个别较弱。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直观事物感兴趣,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在发展中。刚入学未形成良好习惯,易解题出错,但对数学兴趣高,喜欢动手操作和游戏。学习中遇困难可能影响自信和积极性。男生空间感知强,图形知识掌握快,女生语言表达和细致度好,数数、书写更认真。 三、教材分析 1.全面革新:基于2022版课程标准创新,是对传统教学的反思重构和对未来教育趋势的前瞻布局。 2.结构优化:由原八单元调整为六大主题单元,包括《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6-10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与关联》,逻辑连贯。 3.内容深化:将图形认识细分为立体和平面图形子单元,提升学生图形识别能力,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基。 4.创新设计:引入“数学游戏”单元加强幼小衔接,游戏设计巧妙有趣,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5.生活联系:大量引入生活案例和情境,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方法变革:鼓励教师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索性教学等新型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分析 1.数学游戏部分 作为开篇,通过“在校园里找一找”等活动,以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位置关系、数数方法、培养数感和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数与代数部分 包括“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单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的认识、书写和加减法运算,构建数与代数知识体系。 3.图形与几何部分(认识立体图形) 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了解特征并学会多角度观察图形,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综合与实践部分(复习与关联) 通过“复习与关联单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体系,培养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数的认识与表示:正确认识和书写0-2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关系和组成。 加减法运算:掌握20以内加减法运算,熟练口算,理解含义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初步:认识常见立体和平面图形,了解特征,进行简单分类和比较。 数的应用:能在生活中找到数的应用实例,培养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究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 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中培养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 问题解决: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 数学思考:培养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喜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学习态度: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态度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数学观念:初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自信心与责任感: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并对学习负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熟练掌握0-20以内数的读写、顺序、大小关系和组成。 加减法运算:重点是20以内加减法,特别是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含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图形与几何初步:直观认识常见立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特征并进行简单分类和比较。 数学应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教学。 2.教学难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刚接触加减法,对进位概念理解困难,需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数的组成与分解:是加减法基础,学生理解有难度,需通过多种练习活动帮助掌握。 数学思维培养:包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需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规律。 七、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 研究教材:深入研读教材,明确目标和重难点,确保教学内容准确科学。 多样化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和动手操作等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趣味性。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前基础、兴趣和个性特点。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教学,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辅导。 3.课堂管理 建立秩序:制定规则和奖惩制度,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互动交流: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言提问,及时反馈指导。 合理安排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4.作业布置与批改 设计作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针对性强、量和难度适中的作业。 批改作业:认真批改,及时纠正错误,集中讲解共性问题。5.开展活动 组织兴趣小组: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织活动,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 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游戏、竞赛和小制作等活动。 6.家校合作 建立联系: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情况,共同解决问题。 鼓励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数学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提供资源: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帮助家长进行辅导陪伴。7.关注情感健康 营造氛围: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关注情绪:及时发现并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 增强自信:通过表扬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 八、教学进度表(附页)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表 任教年级:一年级 科目:数学 任课教师:马书芸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