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00062993909G/2025-01721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小学 | 发文时间: | 2025-04-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新都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方案 |
||
|
||
|
||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基本原则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我们认为,“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应以学校整体规划为主线,以学科教师的设计与组织为主体。在学校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强化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视同一学科不同年级之间的纵向发展。特制定新都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方案如下: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1.教师在观念、知识上的准备不足。 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通常在“学科至上”和“去学科化”两种错误观念中摇摆。部分教师便认为用10%课时进行跨学科教学,会弱化独立学科的地位,导致学生“双基”不牢;同时教师虽然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但与其他学科之间少有交叉,比较欠缺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统筹能力。 2.教师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是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群、教研共同体,充分挖掘多学科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目前在学校分学科成立了教研组,然而却缺乏实现多学科教师的协作教研和学习机制,在课程资源缺位的情况下,跨学科主题容易走向简单“拼盘化”。 3.现评价机制滞后对教学的影响。 现在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考查,是以书面考试的形式为主,这样跨学科主题学习就会变成多个学科教师走过场的“拼盘式”教学,课堂热闹有余却深度不足,没有学科间的真联结,只有学生的“假探究”,这样势必导致跨学科主题学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成立机构,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序进行 组 长:杨君轮 副组长:于梅香、刘延丽 组 员:梁超逸 王丽娜 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细化要求,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效落实 1. 整体架构“1+3+X”的跨学科实施思路 学校在“单元整体型项目”推进的基础上,把“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融入学科课程而推进综合学习,保障学生真实学习的扎实落地实施。 2. 建构有效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学校层面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组织支持和评价引领是影响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关键。为此,我校提出“学用合一”的跨学科校本理念,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主进行实践,为其组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同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充分挖掘和统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校内外的自然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实验室和工厂企业等。 3.提高教师跨学科课程实施能力。 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推动教学活动高质量实施的重要专业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对教师的相关优质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常态化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解读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意蕴,以及探索跨学科教学的实施途径,在理论知识上提高教师队伍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其次要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态化地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并通过校内教师公开课、赛课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最后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跨学科教学研训共同体和活动机制,推动跨学科教学与教研常态化开展。 4.创新评价方式,开发“学科+”评价方式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将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结果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独特性,实现覆盖知识、技能、品格、价值观的综合素养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等方式促进关键素养的达成。为此,在跨学科主题实施过程中,借助成长记录袋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项目实施的过程性评价,教师设计与核心任务所对应的评价量规,评价量规维度明确,等级标准清晰,与目标具有一致性。同时,注重学生的结果性评价,并纳入学业质量范围内。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小学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