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00660194525M/2025-02009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中学 | 发文时间: | 2025-05-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5年五一劳动周活动开展情况报告 |
||
|
||
|
||
一、活动背景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愈发凸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积极响应教育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号召,切实推进“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在我校落地生根,我校特于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与魅力,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劳动素养与责任担当。 二、活动筹备(一)组织架构搭建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劳动周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各成员职责分工,确保活动筹备、实施、总结各环节有序推进。 (二)方案精心设计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特点,多次研讨活动方案。广泛征求教师、家长及学生代表的意见建议,对活动内容、形式、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最终形成涵盖集体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实践等多维度的活动方案。 (三)宣传动员部署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全体师生宣传劳动周活动的意义与内容,激发师生参与热情。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进一步解读活动方案,明确学生参与要求。 三、活动目的本次五一劳动周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接受锻炼,磨砺意志品质;学习各类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活动过程(一)集体劳动实践篇1.校外实践基地深耕组织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前往校内“农耕园”开展集体劳动。在劳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进行土地翻耕、畦垄整理、菜苗移栽等实践活动。同学们手持农具,虽动作略显生疏,但热情高涨。在翻耕土地时,体会到土壤的坚实与耕作的不易;在移栽菜苗时,学习到株距行距的讲究与浇水的技巧。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农耕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 2.校园环境美化行动发动初一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美化劳动。各班级划分责任区域,学生们积极投身于校园绿化带杂草清除、花坛花卉养护、走廊楼梯卫生清洁等工作。在绿化带清理中,学生们仔细分辨杂草与苗木,小心翼翼地拔除杂草;在花卉养护时,学习浇水、施肥的正确方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此次活动让学生懂得了爱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为创建文明校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家庭劳动体验篇利用五一假期,开展“家庭劳动我能行”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制定分层家庭劳动建议清单,要求学生每天家庭劳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活动开展后,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劳动场景。有的学生化身“厨房小能手”,在家长的指导下,从买菜、择菜到烹饪,独立完成一顿家庭晚餐;有的学生主动承担起衣物清洗、房间整理的任务,让自己的生活空间变得整洁舒适;还有的学生尝试照顾家中的老人或弟弟妹妹,体会到父母持家的艰辛。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与家人的沟通交流增多,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技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培养了感恩之心和家庭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探索篇1.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部分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部分学生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打扫房间、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给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还有部分学生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楼道杂物、小广告等。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学生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合作,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 2.职业体验深度探索开展“跟随父母去工作”职业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父母的工作岗位,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学生们有的来到父母工作的医院,体验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忙碌与责任;有的走进父母工作的工厂,感受产业工人的辛勤与专注;有的跟着父母来到建筑工地,体会建筑工人的艰辛与奉献。在职业体验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还深切感受到父母工作的不易,学会了尊重每一个职业劳动者。此次活动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初步的认知基础,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五、活动成果(一)劳动技能显著提升通过劳动周系列活动,学生们掌握了农耕种植、家务劳动、职业操作等多方面的劳动技能。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熟练操作,学生们的劳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技能展示活动中,学生们的表现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劳动意识不断增强活动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意识得到极大增强。许多学生主动将劳动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家主动承担家务,在学校积极参与劳动,在社会上自觉爱护公共环境。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主动捡拾垃圾、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身影。 (三)品德修养得到升华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们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奉献他人的优良品质。通过家庭劳动,学会了感恩父母;通过集体劳动,增强了团队精神;通过社会服务,树立了责任意识。以劳树德、以劳育人的目标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凸显本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认可。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在劳动周活动后变得更加懂事、能干,家庭关系也更加和谐。社区和相关单位对学生的志愿服务和职业体验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在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六、活动总结与展望(一)活动亮点1.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集体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2.注重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了差异化的活动方案和要求,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强化家校社协同,充分调动家长、社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了劳动教育的强大合力。 4.突出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避免了单纯的说教式教育。 (二)未来展望学校将以此次劳动周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丰富劳动课程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全过程,培养更多脚下有力量、手中有技能、眼中有光芒、心中有大爱的新时代青少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