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00782332623D/2025-01395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 发文时间: | 2025-05-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实验小学教学研究成果 |
||
|
||
|
||
实验小学教学研究成果 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014年底,在张斌博士的引领下,实验小学迈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坚实的第一步。杨晶怡校长亲自带头积极组织大家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开展主题式研讨、磨课等。“万事开头难”,何为教学评一致性?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如何评价?……正当我们疑惑重重的时候,朱伟强教授的驻校指导,拨开了层层迷雾,开启了我们漫长的研究之旅。青年教师们跃跃欲试,争取这千载难逢的磨课机会——《图形的周长》《长相思》《桂林山水》《梅花魂》……真实的课堂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在朱伟强教授的指导下,在杨校长的带领下,大家废寝忘食、同心协力解决。慢慢地,课堂变得明朗起来。 2015年初,华师大邵朝友博士针对评价任务设计的指导,使得我们的研究如虎添翼,在评价任务的指导下,教师编写的学历案也比较“有模有样”了。2015年4月,副校长王晓娜代表学校,在全区做《研究有深度 教学有温度》的报告;校长杨晶怡在威海市联盟校第一次会议中做《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专题讲座,实小“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取得初步的成果!
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2016年至2017年是学校教研的关键发展期,这一年学校整个教研团队逐渐拨开云雾,从困惑走向清晰,并迈上了研究的新征程。 各教研团队在学历案研究的基础上,开启了“教学评”的第二轮大教研任务——国家课程校本化分解。当面对着细化分解的课标去整体审视课程时,老师们的思维完全跳出了“如何上好一堂好课”的模式,而是注重这一堂课在本门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还发现不同课程之间相通相连、相同相异。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合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此时的教研团队有了课程统整的大课程观,并在暑期奔赴青州和济宁开展了两期闭关研修之旅。在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的指导下,学校教研团队对校级目标分解和课程整合进行了更为专业细致的探索和研究。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国家目标体系,再从目标体系到课程评价和课程实施,初步形成了博学语文、生活数学、绘声绘色英语等课程整合体系实施方案,进行了学科内和学科间课程整合的初探。 从课标分解到课程整合,学校的教研团队经历着第二次大的蜕变,团队的研究之路也更加宽广。但在教研路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7年3月17日,威海市课程整合课题第三期研讨会在我校拉开帷幕。在我校张菁华老师和鞠楠楠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两节学科研讨课中,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张斌结合学校前期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具体举措以及下一个阶段研究的重点。最后,威海市教研中心副主任董绍才结合整个研讨活动,向与会人员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如何就学科间整合、超学科整合与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等进行研究。 在2017年12月19日,我校承接了威海市“市域协作区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与表现性评价量规开发研究”课题研讨会。张斌博士又一次莅临我校,并做了《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与实施研究》主题报告,在2018年1月17日,我校再次迎来全区教育内涵发展推进会,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赵冰同志对我校教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做重要讲话,为大力实施教育科研和特色建设工程,培养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努力推动全区教育内涵发展推波助澜。 深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清秋又是一年新”,2018年9月始,实小各学科教研团队经历了“教-学-评一致性”教育研究由原来的“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到现在“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大转变。 学期开始之际,每位教师以怎样研制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和课程纲要分享课作为研究起点,最后实现了人人设计、人人分享的常态。2019年暑期区教研中心举行的封闭培训为我校“教-学-评一致性”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力的臂膀。教导处主任栾玲玲以及骨干教师连玮有幸参加此次封闭培训,归来后她们带领骨干教师再次研究,有了质的飞跃——首先在课程纲要编制、单元整体设计中,我们在理论上达成了要基于大概念大任务为总路线,界定核心概念,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和学习经验,精心为学生设计帮助其理解和联结概念的大情境和大任务;其次在学历案设计中,我们依据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实施学习活动三步进行,为接下来的课堂打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短短的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教研之路越走越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条幸福的“教研之路”上,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
深 清泉引入旁添润 嘉树移来别带春 2021年3月27-29日,《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召开,作为该项目重点推进的学校,我校组织语、数、英、科等各学科骨干老师参与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培训。培训学习期间,骨干教师们全神贯注、奋笔疾书,认真听、及时记;勤思考、深钻研;聚慧心、共探讨,从理论高度把握“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的内涵。实小校园里,一场静悄悄的“改革”拉开序幕…… 有了理论的引领,各学科借助每周长线教研时间进行基于项目的内部培训,将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广,落实全员卷入。各教研组围绕学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一大项目主题,以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为研究起点,由骨干教师带领,分组进行了数十次的单元案例打磨,通过不断地经历、反思,从之前的骨干引领到如今的全员卷入,最后实现了人人设计、人人分享的常态。全员卷入的培训学习形式,让全体教师更加系统深入地领悟课程标准及教学体系,准确定位目标,明确学习活动的指向和落点,加快推动了我校深度对接、高效融合、实效落地。 路虽远,行之将至;步虽小,恒而能达! 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1年3月,实验小学有幸被评为威海市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实验校,此次国家级优秀成果的引入恰如及时雨,校领导带领各学科教研组长梳理已有研究,明确了各学科组的微项目研究点,并将微项目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的磨课活动落地到课堂。 2021年11月,实验小学召开了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市级实验校“一校一现场”活动,张丽辉校长以《传承·夯实·创新》为题做主旨报告,介绍了实验小学在成果推广应用的实践经验。语数英科四位老师将成果落地课堂,将目标与评价、任务与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致下的深度学习。 “初冬时节冻叶飞,未见初雪先见梅”。为深入推进海淀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深化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科特色教研队伍,2022年11月实验小学举行“经开区中小学学科教研基地候选基地评选暨海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市级实验校‘一组一现场’活动”。我校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团队分别进行了单元视域下的两节课例展示,并进行了微成果的汇报,展示了实验小学优势学科教研团队的专业思考。 事虽难,做则必成。正因为这“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在一路的探索下,实验小学以国家级成果推广应用为契机,怀揣新梦想,再次踏上研究之路,不懈地学习、不懈地追寻……
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非遗之力,文化知美。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标”落地,促进学科融合之美,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024年3月,实验小学以“探非遗 我传承”为主题,开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此主题的探究融合音乐、数学、美术、语文、校本、体育等多个学科,包括“你好,京剧”“你好,诗歌”“你好,花草纸”“你好,蹴鞠”等多个子主题,突破学科束缚,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与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引领学生在探究中提升素养。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虽然研究的途中布满了艰辛,但是我们众志成城,披荆斩棘,也结出一定的硕果:2023年8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大单元培育实验学校;2024年3月被评为威海市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先进集体;2024年4月申报的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索》正式通过专家开题论证。两本专著集结出版《走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与教学(小学语文)》《走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形成课程纲要-单元计划-课时学历案优秀文集;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单元序列化方案评比屡屡获奖…… 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群人,一心就能走出一条路,我们教研团队万众一心走出了一条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之路,一条改变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研究的路上,我校全体教师不忘初心,勠力前行,相信研究之路定将越来越深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