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71000778428809J/2025-03073 文号: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 发文时间: 2025-09-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泊于中学总结与计划

发布日期:2025-09-05 09:42 访问次数:


一、2024-2025 学年工作总结

(一)安全管理:构建平安校园

专题安全教育:围绕节假日开展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签订责任书、应急演练、专题讲座(强化安全意识;组织暑期安全教育大会,覆盖法制、交通、居家安全等内容。

隐患排查与演练:安全生产专班每月排查校舍、教学设施隐患,6月安全生产月加大力度;每月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学生自救能力。

日常监管与欺凌预防:加强课间、午间巡查,减少事故与矛盾;完善预防校园欺凌机制,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建立重点学生档案,邀请法制副校长入校讲座。

人员管理:每月召开购买服务部门会议,学习《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校车司机、照管员及保安职责,强调安全第一原则。

(二)思想德育:筑牢育人根基

主题教育与红色传承:结合节点开展活动,如中学部雷锋月系列活动(成立志愿者队伍、演讲比赛)、清明节祭英烈;小学部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祭扫,深化红色认知。

榜样示范与习惯养成:开展 “甘泉少年” 评选、推行 “精致班级” 评比,通过量化考核改善学生行为习惯;借助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规范学生言行。

(三)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常规落实:遵循《经区中小学教学常规》,规范备课、作业、听评课;规范实验教学、图书及功能室管理,保障课程开齐开足。

教研与教师发展:小学部市级课题 “基于大数据的小学课堂教学诊断及改进行动研究” 立项,形成 “课题引领 - 实践落地” 模式;中学部 “差异化教学在农村学校课堂的适应性与效果评估研究” 课题立项,组织教研员视导、学区研讨、线上培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 “听课磨课 + 阅读 + 写作”、师徒结对、外出学习提升能力,教师在区市级平台展示成果。

学生学业与评价: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中学部制定《小组合作评价量规》,评选 “课堂探究之星”“作业质量之星”;小学部结合五育指标,采用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评选 132 名 “甘泉美少年”;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与存档。

(四)学生发展:促进全面成长

身心健康:组织心理健康普查,对预警学生开展个案辅导;邀请专家为师生开展心理讲座,中学部还开展绘画心理疗愈活动,缓解师生压力。

体质提升:构建 “大小课间” 活动课程,大课间设耐久跑、跳绳等动态项目,小课间开展微运动,引入科技管理平台与 “智慧赛事”,学生参与率提升至 95%。结合体育课程,保障学生日常锻炼。

劳动与实践: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学生在区级朗读、艺术节、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多项荣誉。中学部开展劳动课如轮胎种植;小学部按劳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劳动技能。

卫生与艺术:严格执行晨午检、缺勤追踪制度,开设 “健康微课堂”;开展绘画、合唱、“绘水” 大赛,中学部获区级艺术节戏剧二等奖,小学部学生登上区级艺术展示舞台;中学部设立 “润德储栈” 积分兑换超市,创新校园文化。

(五)家校社协同:凝聚育人合力

通过家长会、家长恳谈会、家长开放日、家长陪餐等形式,宣传办学理念、安全教育、体质健康;组织家长读书活动,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中学部还开展家长读书漂流、读书交流,小学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建议,形成家校共育氛围。

(六)特色工作:打造甘泉品牌

课程建设:围绕 “335 甘泉课程” 体系,整合社团与校本课程,小学部完善 “甘泉五维” 学坊课程,中学部开发 “筷子里的中国” 等特色课程,形成 “有体系、有实施、有评价” 的课程格局。

中考与会考:中学部初四经 6 次模拟考试,采取 “目标达人” 评选激励学生,中考高中录取率 27.8%;会考学科制定复习计划,抓重点学生,成绩可喜;理化生实验、口语、体育中考均落实专项训练,成绩优异。

信息化应用: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化办公;组织信息化培训(AI 工具、希沃课件、极课阅卷),中学部青年教师利用希沃辅助授课,小学部探索数字化教学赋能,利用录播教室开展教研,上传优质课资源。

二、2025-2026 学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 “立德树人” 为根本,坚持 “五育并举”,深化“甘泉课程”开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双提升,打造农村学校教育特色。

(二)重点工作与措施

1. 安全与德育:夯实育人基础

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制度与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教师岗位安全职责;每月开展隐患排查与应急演练,开展校园欺凌隐患排查、管制刀具摸排;依托派出所开展法制教育,强化预防校园欺凌宣传,建立特殊学生档案与帮扶机制。

思想引领:结合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教育,如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主题班会、烈士纪念日祭扫、新中国成立 76 周年庆祝活动、春节实践活动;持续开展 “甘泉少年” 评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强文明礼仪与习惯养成教育。

心理健康:9 月依托心理健康普查系统开展普测,建立 “一生一档”,班主任跟踪关怀,心理教师干预特殊学生;开展珍爱生命主题讲座与团队辅导,邀请专家为师生、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小学部进一步构建心理育人课程体系,引入心理剧、拓展训练。

2. 教学与教研:深化质量提升

常规优化:落实 “规范办学”,开齐开足课程,规范教材教辅征(“三公开” 公示);优化备课、作业、听评课;规范实验教学、图书及功能室管理,实验教师提交配档与总结,图书管理员做好借阅记录。

课题与教研:围绕中学部 “差异化教学”、小学部 “课堂教学诊断” 课题,开展专题研究;中学部探索 “平衡编班 + 学科分层走班”“弹性分组 + 隐形分层” 模式,小学部推进 “单元教学结构化” 研究;组织新课标研读、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3-4 月开展设计活动),开发 “结构化教学内容” 样例,上传智慧云平台;各教研组制定课堂观测量表,开展微课题研究与听评课诊断。

教师发展:35 周岁以下青年教师通过 “结构化学习 + 师徒结对 + 展示课” 提升能力,每周师傅听徒弟 1 课、徒弟听师傅 2 课,每月完成读书与教学反思;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自主申报示范课或经验交流;全体教师研读推荐书籍,学期末提交读书笔记(青年教师 2000 字、其他教师 3000 字)。

3. 学生发展:促进全面成长

体质提升:中学部延续 “大小课间” 模式,初四侧重中考项目训练,初一至初三 10 月后开展跑圈 + 冲刺;小课间开展 “走廊引体挑战”“跳绳计时赛”,利用体育科技长廊,初一、初二轮流使用智能设备;小学部结合体育课程,保障日常锻炼,开展趣味体育活动;加大眼保健操检查力度,保护学生视力。

劳动与实践:按国家要求开足劳动课,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任务与评价;中学部利用轮胎基地种植小麦,开展 “甘泉” 志愿者纳新,宣传好人文化;小学部结合级部特点分组开展劳动,确保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积累实践体验。

学业与评价:班级修订《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培养课前准备、学科阅读、错题分析、思维导图制作等习惯;开展 “课堂探究之星”“作业质量之星” 等周评、月评,建立 “星光积分” 制度,积分可兑换奖励;学期末评选 “学业质量之星”“优秀合作小组”,纳入成长档案。

艺术与科技:开展绘画、合唱、科技制作等活动,举办校级科技节、艺术节;组织学生参与各级比赛,小学部继续推进 “益智游戏”“书写培养”,中学部完善 “润德储栈” 积分超市,丰富校园文化。

4. 家校社与特色:凝聚育人合力

家校协同:9 月成立新一届家委会,10 月开展家长开放日与食堂开放日,每日邀请家长陪餐;组织家长读书活动(共读《初中生家长指导手册》《新家庭如何塑造人》),11 月开展读书交流;邀请专家入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中学部通过校长第一课引导家长参与阅读。

资助与关爱:开学初宣传义务教育资助政策,摸排学生家庭情况,建立资助档案;开展家访与学情会商,德育导师帮扶特殊学生,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完善过程记录。

课程与课后服务:深化 “335 甘泉课程”,9 月第二周开展社团申报,社团指导教师提交纲要与过程记录,学期末通过汇演展示成果;课后服务按市区要求开展,平台签到点名,每月统计课时与费用,十一前保持一课时时长,用特色课程吸引学生参与。

信息化与招生:推进数智化应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 1 节智慧教室授课,青年教师引领 AI 备课、授课与学情分析;规范学籍管理(电子 + 纸质档案),无空挂学籍,提高巩固率;公开招生政策,加强诚信教育,确保考试无违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