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71000778428810H/2025-03138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洲中学 | 发文时间: | 2025-09-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五洲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
||
|
||
|
||
五洲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五洲中学教科室将紧密围绕市教科院“强课提质”行动部署,深入贯彻区教研中心在“双减”背景下提出的“质效跃升”目标,以学校“三动四导”课堂模式改革为核心抓手,以初高中贯通培养为创新引擎,聚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系统构建“研教融合、分层推进、精准评价”的常态化教研机制,推动形成“科研引领教学、教学反哺科研”的良性生态,全面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本学期主要工作目标: 1. 教师梯次化分层分类培养新教师“入格”培养与成熟教师“升格”引领双轨并行,系统构建结构化教师发展梯队。通过为新教师定制系统培训、规划及三类课型实践,助力其快速胜任;推动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与骨干教师示范课引领,激发团队成长活力。分层赋能,旨在打造一支教学理念新、专业能力强、示范效应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2. 开展教师成长可视化工程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我校实施“五个一”工程,旨在实现“培-研-训-评”四维联动机制的有效落地。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协同备课组每学年至少完成以下五项相关任务。通过该工程,系统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项目实践、课程建设、理论阅读及课题设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形成以实践促成长、以成果显价值的教师发展新样态。 3. 市级立项课题推进在《初高中贯通培养视域下初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本课程开发》课题引领下,我校将系统推动校本课程与社团课程的深度融合,重点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及信息科技等学科开展课程创新与实践。特别在信息科技学科中,将强化与人工智能方向的对接,涵盖基础编程、AI应用体验、机器竞赛等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在贯通培养中实现能力衔接与素养跃升。 4. 大单元教学继续推进“三动四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度实践。以“核心素养导向、问题链驱动” 为核心,逐步实现学科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库建设,课堂实现“情境——任务——评价”一体化。 一、深化教师梯次化分层分类培养,构建“三维进阶”发展体系(一)新教师“入格”培养(弘钰课程)1.首周组织通识培训,指导撰写三年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考核、职称、赛课及课题等成长路径; 2.首月开展“新教师亮相课”,提交教学设计及反思; 3.第二个月进行“新教师习题课教学展示”,提交教学设计及反思; 4.第四个月组织“新教师复习课教学实践”,提交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成熟教师“升格”引领(弘雁课程)青年教师(5年以内):每月至少执教1次校级公开课(新授/复习/习题课等),提交教学设计;骨干教师:每学期承担校级示范课教学,涵盖多种课型,提交教学设计,颁发校级公开课证书,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二、实施教师成长可视化工程“五个一”工程,构建“培-研-训-评”联动发展机制。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落地见效,我校系统设计与实施“五个一”工程,以任务驱动与成果导向促进45周岁以下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形成“培养、研究、训练、评价”四维联动的专业发展新生态。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执教一节优秀课例每学年至少完成一节具有示范性的优秀课例,课例应体现“三动四导”模式特点,突出核心素养导向。课后须提交完整教学设计,纳入校级优秀课例资源库。 2. 参与一个PBL项目每学年至少参与一项项目式学习(PBL)的设计与实施,鼓励跨学科协作。项目应聚焦真实问题,明确驱动性任务及成果展示形式。项目结束后须提交项目方案、过程记录与学生成果案例。 3. 参与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每学年至少参与一门学科或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或修订工作,重点支持与社团活动、初高中贯通及人工智能等创新领域结合的课程。须提交课程纲要、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反馈报告。 4. 精读一本专业书籍每学年深度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类经典或前沿著作,撰写阅读心得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应用思路。学校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择优汇编成集,促进经验交流与理论转化。 5. 参与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主题每学年至少设计一个与研究性学习或社会性科学议题相关的学习主题,鼓励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须提交主题设计说明、实施路径及评价方案,并鼓励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验证。 三、实施分层赋能工程,构建教师发展生态圈1. “双导师”托举计划新教师:配备“学科导师+班主任导师”,做到听一节上一节跟岗实践。 骨干教师:对接区级名师工作室,努力做到“1+N”领航项目(参与1个课题,展示N节示范课公开课)。 2. “三名工程”建设(1)名工作室:设立N个校级工作室,开展微课题研究(如“大单元教学研究工作室”“贯通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室”)。 (2)名课孵化:展示校级“三动四导”精品课例,组织全体教师学习。 (3)名案共享:汇编《“三动四导”精品单元案例》《“三动四导”课堂模式教学准则》等,形成校本化工具包。 四、聚焦学科微研究,驱动课堂质效双提升 以“小问题”撬动“大变革”,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1)问题靶向:开展“课堂痛点”调研,梳理高频问题清单(如“学生高阶思维激发不足”“实验探究浅表化”)。 (2)问题课题化:发布《学科微课题指南》,鼓励教师认领“真问题”,转化为研究的小课题。 (3)成果转化:建立“问题解决资源库”,收录优秀微研究成果。举办“微改革成果展评会”,推动课题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 通过以上工作目标的系统推进,五洲中学将实现 “教师成长有路径、课堂变革有深度、人才培养有突破” 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以上教科研计划将根据区市计划进行增加和删改,注意资料的归类和整理。 附件: 五洲中学教科研2025-2026第一学期工作配档 九月份 1.第一周组织召开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教研工作会议。 2.第一周组织新教师通识培训。 3.第二周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暑假作业展示活动。 4.第二周组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提交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计划。 5.第三周组织召开初高生物学科联合研讨会议。 6.第四周组织新教师亮相课。 十月份 1.组织区级视导活动。 2.组织初高中贯通课程开发研讨活动。 3.组织“三动四导”校级新授课示范课活动。 4.组织和实验高中联合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参加区级优质课准备活动。 2.组织初高中贯通课程开发研讨活动。 3.组织“三动四导”骨干教师习题课示范课活动。 4.组织“三动四导”新教师习题课展示活动。 十二份 1.组织“三动四导”骨干教师复习课示范课活动。 2.组织“三动四导”新教师进行复习课展示活动。 一月份 1.组织贯通课程评价研讨活动。 2.组织贯通课程整合展示活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